从梅力更召取经:内蒙古大学荣获梅力更召赠书

2015年10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蒙古文《大藏经》赠送仪式上,梅力更召第九世活佛孟克巴图向内蒙古大学捐赠了《梅力更召蒙古文诵经集成》(含《梅力更葛根全文集》)一套。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完成内部装修后,于2017年3月17日,委派蒙古学部主任德力格尔研究馆员、办公室副主任刘云昌副研究馆员,从梅力更召接回该套赠书。

背景回顾

2015年10月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办、内蒙古传统文化教育推广协会协办的“蒙古佛教与蒙藏关系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暨蒙古文版《大藏经》捐赠仪式”在北京举行。来自德国、俄罗斯、日本、匈牙利、韩国、蒙古国等国及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台北大学等高校的三十余位学者与梅力更庙、内蒙古传统文化教育推广协会等宗教界人士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举行了蒙古文版《大藏经》和《梅力更庙蒙文诵经集成》的捐赠仪式。内蒙古传统文化教育推广协会郭惠珍会长、内蒙古佛教协会副主席、包头市梅力更庙孟克巴图活佛以及乌云毕力格教授向我国以及美国、俄罗斯、蒙古国等国的15座拥有蒙古学、藏学和佛教研究机构的大学、图书馆、佛学院机构捐赠了蒙古文版《大藏经》,并颁发了捐赠证书。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蒙古学部主任德力格尔研究馆员代表内蒙古大学接受捐赠(左5)


蒙古文版《大藏经》由元、明、清三朝的多语种佛经的蒙古文译文汇集,内容涉及哲学、医药、建筑、民族等众多领域。在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资助下影印出版的蒙古文版《大藏经》是迄今为止最新最全的版本。

孟克巴图活佛


《梅力更召蒙古文诵经集成》



德力格尔研究馆员接受赠书


孟克巴图活佛留念(从左刘云昌副研究馆员、孟克巴图活佛、德力格尔研究馆员)


与新来的巴音仓(左)主持合影


《梅力更召蒙古文诵经集成》中汇入的《梅力更葛根全文集》由梅力更召三世活佛罗布桑丹碧扎拉森所著,它使蒙语诵经自成体系,已留传两百多年,是蒙古族宗教活动的重要文献资料,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影响,对于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蒙古史和宗教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传承和发扬宗教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清代蒙古文重要宗教典籍《梅力更葛根全文集》自1868年英国人从外蒙古购得后,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便一直流落海外。通过包头市相关单位、梅力更召第九世乔尔吉活佛孟克巴图、英国剑桥大学罕弗莱教授等多方努力,流失海外的《梅力更葛根全文集》(影印本)终于2009年8月得以回归。《梅力更葛根全集》影印本的回归,为继承传播和发扬蒙古族佛教文化遗产奠定基础,丰富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文献典藏,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学习提供了十分珍贵的佛学和蒙古学文献。

梅力更召庙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梅力更召是藏传佛教蒙古语诵经的发源地和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全套用蒙古语诵经的黄教寺院,以其蒙古语诵经文化内容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力更召是藏蒙汉式相结合的古寺庙,始建于1677年,以诵读蒙文经卷著称。后为乌拉特西公旗扎萨克镇国公之旗立庙(1773),据召庙喇嘛相传,康熙帝曾召集全国有学问的活佛和喇嘛到北京翻译著名的《甘珠尔经》和《丹珠尔经》(大藏经),来自梅力更召的三世活佛罗布森丹碧扎拉森是其中最有学问者之一,很受皇帝的赏识,当即赐名梅力更召,为“广法寺”,拜梅力更活佛为敬神喇嘛。梅力更召的很多经卷就是由三世活佛主持译著的。因他通晓九种文字,聪慧博学,所以人们称他为“莫日根活佛”。“莫日根”与“梅力更”同为蒙语聪慧之音译,召名与地名皆由此而来。




召庙建筑为蒙藏汉相间的建筑群落,有8座蒙古式院落僧舍以及完整的藏式佛事经院殿堂。整个建筑群落倚阴山山脉的乌拉山缓坡修建,临山面河,风景美丽。解放初期,梅力更召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20平方米,共有五座殿堂。梅力更召最高大殿堂为美岱庙,因内供有泥塑的美岱佛即如来,故名美岱庙。少贡沁庙在美岱庙前面,略小于美岱庙,门额上悬挂有满、蒙、藏、汉四种文字的“广法寺”牌匾,两殿墙体为藏式建筑,殿顶是蒙古式宫殿顶风格。在美岱庙外墙上镶有22个砖雕佛龛,佛龛内雕塑着佛像。

主体建筑东侧错落建筑有活佛府及各学府院落,活佛府由几个小院套在一起,还有大甲巴府和五座白塔,喇嘛住房散落在寺庙周围,建筑式样与当地民俗住房相近,为平顶南出水式。

本召除传授佛经外,还收集了很多流传于民间的优美曲调,并把它融于召庙念经时吹奏的音乐中,听起来很有特色。



喇嘛最多时曾有五百人以上,内固定俸禄一百多人。梅力更召历代转世活佛有九人,第九世活佛孟克巴图,于1990年12月13日返召,主持教务至今。

在“文化大革命”中,殿堂、佛像、经书和供器遭到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宗教政策,该召庙逐步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和维修工程,踏上了恢复发展的道路。


文章来源:查看原文